退役不褪色 木工坊里铸匠心——记麦积区非遗传承人梁涛涛
麦积新闻网:(2025-10-26 08:39:42) 来源:麦积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吴雪镕 董洁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吴雪镕 董洁)在麦积区“老梁木匠非遗工坊”内,木香氤氲,退役军人梁涛涛正俯身于一块老木料前,手持刻刀,凝神雕琢。那双曾紧握钢枪的手,如今顺着木材纹理细致推凿,动作沉稳而专注。从演兵场上的雷霆之势,到工坊里的细水长流,从守护国土的铮铮誓言,到传承木艺的匠心情怀,梁涛涛用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当兵,是为了守护国家的疆土;做木匠,是为了更好地留住乡愁。”近日,记者走进“老梁木匠非遗工坊”,探寻这位退役军人如何以实干创新传承非遗技艺,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续写“排头兵”的奋斗故事。

作为麦积明清木制家具手工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梁涛涛自幼在木香中成长,对传统木艺怀有深厚感情。退伍后,他毅然接过父辈的“老手艺”,不仅为了延续家族传承,更想为周边的老木匠们谋出路。“村里不少有经验的老木匠,因为年龄大只能种地,就业机会少。我想把工坊做起来,把他们重新组织起来,既发展非遗行业,也帮助大家增收。”梁涛涛说。

麦积明清木制家具制作讲究“就地取材、自然天成”,核桃木、梨木、苹果木等本地林木是常用原料,板材需要经过4至6年自然阴干,拒绝人工烘干;线雕、浮雕、透雕等技艺靠师徒口传心授,图案栩栩如生;全榫卯镶嵌铆合工艺,让传统木作技艺得以原汁原味传承。与南方红木家具偏爱双鱼纹样不同,西北木作多以蝙蝠、寿桃、仙鹤为主题,寓意“福禄寿”,且善“因材造势”——梨木氧化后色似紫檀,红椿木性价比高且自带木香,既保留非遗价值,又兼顾环保。

创业之路从无坦途。初期面对资金、技术、市场的多重压力,梁涛涛曾开着货车拉着小件家具摆摊,一点点积累“口碑”。他始终记得军营里的话,“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战场无亚军,只有冠军”。这份韧劲让他大胆创新,将传统榫卯工艺与现代数控技术结合,专注中式仿古柴木家具、雕漆木胎等非遗产品研发。“哪怕有质疑、有困难,扛过去就不是问题,产品要做就做最好。”梁涛涛说。


如今,梁涛涛的努力已结出了累累硕果。他个人获评“甘肃乡村名师名匠”,主导的“明清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寿棺制作技艺”入选区级非遗名录,企业中5人成为了非遗传承人,“天水老梁木匠非遗工坊”获得了市级认定。他还研发健康环保的生物涂层,以橄榄油等9种可食用油脂替代化学涂料。其产品亮相伏羲文化博览会、兰洽会,赢得了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领导的高度认可。梁涛涛本人多次在省、市退役军人创业比赛中获奖,完成了从“优秀士兵”到“最美退役军人”“乡土人才”的华丽转身。

面对荣誉,梁涛涛始终保持清醒,他笑着说:“一把椅子从下料到组装,每个环节都要严谨,就像部队走队列,一个环节出错会影响整个排面。社会发展也一样,人人各司其职、劲往一处使,才能蒸蒸日上。”梁涛涛从未忘记初心,在工坊里通过“传、帮、带”培养年轻匠人,八年来带动公司资产增长至130余万元,间接带动就业上百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还主动吸纳困难群众与民间老艺人,对有需求的退役军人不仅提供产品优惠,还会赠送礼物,累计让利困难人群与退役军人近10万元。

谈及未来,梁涛涛目光坚定:“我想把工坊做得更稳固,吸引退役军人、毕业生、社会青年当中热爱木作的人加入,不管是学手艺还是创业,我都会尽力帮扶,让千年非遗文化有序传承下去……”


戎装虽卸,军魂永驻;阵地虽换,初心如磐。梁涛涛带着军营淬炼的钢铁意志,破解非遗传承难题,为老手艺注入了新活力。“虽然脱掉了军装,但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工作中,带动更多人就业增收,建设祖国。”这位退役军人非遗传承人的誓言,在木作工坊的香气中愈发坚定。【编辑 姚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