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百年红色记忆】军爱民 民拥军 --红二十五军的麦积记忆
麦积新闻网:(2021-04-30 22:19:06) 来源:麦积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党川红25军群雕像)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 (记者 丁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长征是我党在军事上的战略大转移,实现了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历史性转折,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在这一伟大壮举中,红军在麦积也留下了别样的记忆。
(红军在利桥第二个指挥部)
红二十五军是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队伍,也是最早取道麦积区的长征队伍。他们在长征中孤军北上,最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和红一、二、四方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基础。“红25军攻下陕西凤县双石铺以后,三号打下两当城,四号晚上红军就进入了我们利桥镇。而进入天水县的第一站就是我们利桥镇。眼前这个戏楼,当晚红25军就把指挥部设在一个古戏楼上,部署第二天在利桥城攻打保安队的计划。”在麦积区利桥镇吴河村红色印记纪念馆前,退休12年的前利桥镇文化站站长田良向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
(红军在利桥第三个指挥部 现为利桥清真寺)
1935年8月初,红25军沿前川向天水县利桥镇方向出发,与驻守在天水县利桥镇的国民党保安队激烈交火,于7日包围了利桥城堡,全歼了保安队,并击毙了保安队队长白俊贤,攻占了利桥镇。
田良从小听长辈给他讲红军的故事,在1984年成为文化专干后,他便成为了利桥镇历史特别是红色历史的学者专家,对于红军在利桥镇的历史事迹更是了如指掌。田良沿着当年红25军的行军路线,带领我们依次参观了位于利桥镇吴河村、利桥城堡和利桥清真寺的三个红25军临时指挥部。“这就是利桥古城的南城门,当年红25军就是从这里攻进城里,消灭保安队,击毙保安队队长白俊贤。
这是进入利桥的第二个指挥部,红25军的领导就在这个地方召开会议打扫战场。
当年红25军战斗结束后,他们就驻扎在利桥村,这是当年清真寺,25军当晚就把指挥部驻扎在这个清真寺里面。”田良为我们一一介绍到。
(利桥古城南门)
这三处珍惜的历史留存现在早已不是当年模样,红二五军利桥城堡内发生激战的旧址如今也沧海桑田。但是利桥城堡南城门的断壁残垣仿佛诉说着曾经那段战斗。走进利桥镇红色印记纪念馆,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红军老物件也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战争岁月。
纪念馆前,田良老人告诉我们一个小故事。小的时候他经常听大人说,在红25军到来之前,当地国民党反动派给老百姓宣传的是红军来了之后会把男的拉去当壮丁,把女的给红军当老婆。当时吴河村的大部分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爬上了附近海拔最高的五龙山避难。可是红军进入吴河村后没有扰民,他们积极向村民宣传当时的政治主张,战士们前往每一户村民家中慰问,还帮助村民打扫卫生。当天傍晚,红军将吴河村街道两侧打扫干净之后,整齐铺盖,原地休息。乡亲们见识到红军和国民党部队是完全不一样的,后来没有逃往山上的老年人就出了门儿,跟红军接触起来了。 “他们对待老人特别客气,把自己做的饭也端给老百姓吃,给老年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老年人发自内心的讲这到底是什么样的部队啊?这不对呀,居然这么好。所以他们就给山上的年轻人说话,这些人不打人不骂人,像是咱们自己的部队,后来山上的人全都下来了,晚上跟红军进行了联欢。第二天,红军就顺着这个大道走向利桥,解放了利桥城。”田良动情的向我们诉说。
(利桥红色印记纪念馆)
后来,红25军沿利桥、党川、麦积、元店一线向天水县城进发,这条路线是指向西北方向的,可我们随后采访的党川镇花庙村却在路线的南侧数十公里的地方,这又是怎么回事?到了花庙村,村党支部书记任永生告诉了我们答案。“据老年人说,1935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第25军得到上级的命令,与中央红军在陕北汇合。他们攻下了两当县城,想抄近路从我们花庙村经过党川进入天水县城。当时他们的主力部队走到半路接到可靠消息,国民党派了大量部队在我们党川沿线至花庙一带进行围追堵截。25军派了一个排的兵力,来以假乱真虚张声势。(让国民党误以为红军主力路过花庙村)目的是想把国民党的大部队引入两当方向的深山老林里。25军主力部队趁虚则抄小路从利桥经过党川攻克天水县城,最后和红军主力在陕北会师。”任永生对我们讲到。
这个充满智慧的战斗故事虽然没能给花庙村留下什么印记,但却深深的戏耍了国民党部队,红25军也给花庙村的父老乡亲留下了有勇有谋的好印象。
(利桥古城南门)
在长征精神的照耀下,今天的花庙村焕发出新的光彩。任永生介绍说,当地依托旅游资源,结合花庙红色文化及村民搜集来的古董和村委会保存的珍贵资料,倾心打造了乡村记忆馆和红25军烈士群雕像,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积极开拓红色旅游新思路。“2017年,我们村被评为及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经过多次调研,红军路过我们花庙的这个事情,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就在我们村的文化广场边打造了一处红25军的群像雕塑。通过这个雕塑的展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到我们花庙观光旅游,甚至在这个雕塑前向党宣誓。”任永生说。
像花庙村这样主打乡村旅游的行政村在麦积区还有很多,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这些村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旅游经济突飞猛进。回望历史,在国民党实行残酷的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极端困苦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斗争方式和策略,千方百计打破国民党的封锁,求得生存和发展。人民群众同时也采取着种种巧妙的办法,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支援、接济红军。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人民群众的帮助是红军强大力量的源泉,红军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